|
河南省“兩區”劃定工作方案 為做好我省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根據《國務院關于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7〕24號)和《農業部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的通知》(農計發〔2017〕99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劃定目標 2019年年底前,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7580萬畝,其中水稻900萬畝、小麥7380萬畝、玉米4600萬畝,種植面積有重疊;劃定重要農產品保護區1000萬畝,其中大豆700萬畝、油菜300萬畝,大豆與小麥重疊700萬畝、油菜與水稻重疊200萬畝。“兩區”地塊做到全部建檔立卡、上圖入庫,實現信息化和精準化管理。 二、總體要求 (一)基本原則 1.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果。綜合分析現有永久基本農田現狀以及小麥、玉米、水稻、大豆、油菜種植面積與產量等因素,按照布局合理、標識清晰、生產穩定、能劃盡劃的原則,結合全省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成果、“十三五”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設規劃(2012年—2020年)等,科學合理劃定小麥、玉米、水稻生產功能區和大豆、油菜籽生產保護區,落實到地塊。 2.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兩區”劃定必須充分尊重農民自主經營的意愿和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通過宣傳引導和政策激勵,鼓勵農民參與“兩區”劃定、建設和管護,鼓勵農民發展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 3.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圍繞保護核心產能和保護產業安全,統籌兼顧、正確處理城市與農村、當前與長遠、生產與生態之間的關系,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工作合力,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改善。 (二)劃定范圍 符合以下基本要求的地塊優先劃入“兩區”: 1.基礎條件相對較好。水土資源條件較好,坡度在15度以下的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連片,原則上平原地區連片面積不低于500畝;農田灌排工程等農業基礎設施比較完備,生態環境良好,未列入退耕還林等范圍的地塊。優先將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建設涉及的95個縣(市、區)共6369萬畝高標準糧田劃入糧食生產功能區。 2.生產相對穩定。具有小麥、玉米、水稻、大豆、油菜的種植傳統,近3年播種面積和產量基本穩定的地塊。 3.功能作用長期有保障。結合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與主體功能區、土地利用、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規劃銜接,在較長時間內確保不被其他建設征占用的地塊。 (三)劃定要求 1.將劃定任務逐級分解落實到縣(市、區)、鄉鎮、村。根據國家要求,我省明確了各省轄市和省直管縣(市)的劃定任務。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要綜合考慮當地資源稟賦、發展潛力、產銷平衡等情況,盡快將劃定任務分解到所轄縣(市、區)、鄉鎮、村。 2.建立“兩區”數字化地圖和數據庫?h級政府要按照本工作方案和相關技術規程,將具體地塊標明“四至”及拐點坐標、地塊面積、灌排工程條件、作物類型、承包經營主體和土地流轉情況等信息,統一編號,建立數字化地圖和數據庫,建檔立卡、登記造冊,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核定修正。 3.以優勢產區的生產大縣為重點區域。優勢產區的產糧大縣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大縣作為“兩區”劃定工作的重點縣,要按照小麥、玉米、水稻、大豆、油菜籽種植現狀面積,率先開展劃定工作,確保劃優、劃實、劃到位。要加強對劃定工作重點縣的指導和督促,樹立工作樣本,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帶動其他地方,確保“兩區”劃定工作有序推進。 三、工作步驟 (一)制定工作方案(2017年10月底前)。“兩區”劃定工作以縣為基礎推進,各級政府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統籌謀劃“兩區”劃定工作。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劃定工作方案要于2017年10月底前報省農業廳、國土資源廳、發展改革委備案。 (二)摸清地塊底數(2017年12月底前)?h級“兩區”劃定工作要在摸清區域地塊情況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果,確定“兩區”劃定的初步區域范圍,開展圖上作業;要實地調查核對劃入“兩區”地塊的情況,搜集劃入地塊的基本信息;要修改完善“兩區”劃定圖斑,形成準確的帶經緯度圖斑和數據。 (三)探索開展試點(2018年6月底前)。采取試點先行的方式,在全省選擇28個縣(市、區)(包括10個省直管縣〔市〕)開展“兩區”劃定試點工作,組織試點縣(市、區)開展“兩區”劃定工作培訓。 (四)形成全面劃定成果(2019年12月底前)。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要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按照相關技術規程要求,做好“兩區”劃定數據的測繪搜集工作,開展上圖入庫、建檔立冊,并逐級匯總地塊圖斑及信息,形成上下銜接、規范統一的信息系統。每季度將“兩區”劃定地塊圖斑和數據匯總報省農業廳。在確保“兩區”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五)審核和匯總劃定成果(2019年12月底前)。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要及時組織開展“兩區”劃定成果的核查驗收工作,在公告公示無異議后,將有關情況報省農業廳、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同時抄送省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省農業廳負責匯總全省“兩區”劃定成果,會同相關部門審核后向省政府報告。
四、保障措施 (一)明確部門分工。 省政府建立全省“兩區”劃定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省農業廳、國土資源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有關部門參加,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省農業廳,具體負責日常工作。省國土資源廳要主動提供全省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等資料,省發展改革委要將全省糧食生產核心區、高標準農田、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等與全省“兩區”劃定工作有機銜接,省財政廳要做好省級“兩區”劃定工作的資金保障和使用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工作,其他有關部門要履職盡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二)夯實各地責任。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對轄區內“兩區”劃定、建設和管護負總責,要成立由政府負責同志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協調機制,逐級簽訂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兩區”劃定工作以縣為基礎推進,縣級政府是“兩區”劃定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要建立工作機制,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三)嚴格督導考評。 建立定期上報和通報制度,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農業部門要在每季度末向省農業廳上報“兩區”劃定工作進度,抄送省國土資源廳和發展改革委。省農業廳、國土資源廳和發展改革委要組成聯合督導組,適時開展專項督導和評價考核。各級政府要將“兩區”劃定工作進展情況及成效納入績效考評范圍,并建立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 (四)大力宣傳引導。 要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持續性的宣傳,營造有利于“兩區”劃定的工作環境和輿論氛圍,宣傳劃定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典型,推動有關部門齊抓共管、齊心協力,共同做好工作。
|